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吉林市船营区邮编是多少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3 09:50:13    

船营区概况

船营区位于吉林市中西部,是吉林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区,也是吉林市五个城市辖区之一。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个街道3个镇1个乡。

总面积71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1.5平方公里。船营人口约49万。

船营区辖1乡3镇(欢喜乡、越北镇、大绥河镇、搜登站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船营经济开发区),11个街道(大东街道、青岛街道、南京街道、向阳街道、德胜街道、北极街道、致和街道、北山街道、临江街道、长春路街道、黄旗街道。

船营区历史

船营区早在六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西周初期,开始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出现原始氏族文化。西汉初年,出现了隶属中央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夫余国。

后因明清两代在此设船厂和水师营而得名。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洪熙元年(1425年)和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明政府三次于此造船,始称船厂;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清政府在此建厂造船,后又设水师营训练水军。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建城,设将军衙,成为当时中国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船厂从此称"吉林乌拉"。

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治,区治在伊通街34号。船营区是吉林市的发祥地和古城旧址,"船营"二字系因明清两代在此设船厂和水师营而得名。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月1日正式设吉林市时,始用船营区名。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成立船营区人民政府。

1992年2月10日,将原郊区的欢喜乡,沙河子乡的晓光、春光、育林、南三道、沙河子村,九站乡的张久、烟达木村,孤店子镇的大红土、小红土村和昌邑区吉林大街以西、岔路乡以南的南京街道和站前街道划归船营区管辖,船营区人民政府驻伊通街。

2000年,船营区辖13个街道、2个镇、3个乡(包括70个行政村,64个社区)。

船营区特产

吉林白蜜

吉林白蜜起源于长白山野生蜂蜜,它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唐、宋、明、清时期,蜂蜜随着贡品、商品、礼品的发展,逐渐分类出白蜜、红蜜、黄蜜、生蜜、熟蜜、清蜜、浑蜜等品种。清朝将白蜜列为上品。

吉林官府每年定期向朝廷进送白蜜贡品,从此形成吉林白蜜的品牌;民国时期吉林白蜜从贡品演变为民间珍贵的食品,流通国内外,解放后吉林白蜜发展为吉林东山白蜜。

吉林白蜜具有补脾肾、润肺肠、安五脏、和百药、解毒功效。经常服用可以增强脑力和体力、帮助消化、调节神经、改善睡眠、营养心肌、平衡血压、养生抗衰,对肠道、呼吸道、肝脏、心脏、贫血、神经衰弱等疾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新兴园蒸饺

吉林的主食风味,被人们称道的是新兴园蒸饺,筱筱火勺和会友发包子。河南街新兴园元笼蒸饺久负盛名,迄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饺子外型美观,个头均匀,皮薄发亮、筋道、卤汁多,滋味鲜美,食时配上一碗清汤,很受顾客欢迎,现已列入吉林面点谱。

三套碗

三套碗席是最具代表性的满族传统名宴,举世闻名的“满汉全席”就是在三套碗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三套碗席采用本地产上乘原料,如鹿肉、飞龙、田鸡油等,用烧、烤、焖、炖、熘、炒等15种手法精心制作而成。整个席面由8款凉碟、3款大件、12款熘炒、汤烩菜,共计二十几道菜点组成。因席中主要菜点是用“杯碗”、“中碗”、“座碗”三套碗盛装而名为“三套碗”席。白肉血肠、黄金肉片、关东蒸鱼、小窝头等满族名菜点均包括在此席中。

木通

木通是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木通为寒性药,味苦。归心、小肠、膀胱经。木通的化学成分包括三萜、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以及氨基酸、多糖类、甾类等。其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船营区景点

吉林北山

吉林北山风景区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城区腹地,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景区占地135公顷,山下有湖三泓,山上有建于清朝年间的古寺庙群。自1924年正式开山修路建公园以来,逐年增建了诸多亭、桥、廊、榭,点缀于林木葱郁、景象幽深的山间。以民俗庙会而闻名。素有“千山寺庙甲东北,北山庙会盛千山”的美誉。

吉林北山是位于吉林市城区内的一厘景色秀美的园林公园。公园里不仅有山有水有林等自然景观,还有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古庙群等历史古迹和一些人文景观。北山公园成为人们春逛庙会、夏野游、秋观荷、冬赏雪的旅游胜地。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成立于2009年,位于吉林市“吉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百川居宅旧址内(船营区德胜路47号),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是我省乃至东北地区目前保存最好的具有清代建筑特色的满汉融合的民宅建筑。该建筑始建于伪满洲国初期,系吉林巨富、曾任吉林永衡官银钱号总经理王百川的私人住宅。建筑格局为二进四合院,砖石结构,施工精堪,配以雕梁画柱,完美地反映了古建筑设计施工的高超水平,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以展示《吉林满族陈列》为主要功能,突出了地域性、民族性。不但展现了吉林满族及其先民的民俗生活习俗,还介绍了吉林市做为清朝皇室的祭祖圣地、统治东北的重镇,在此设置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建厂造船,组建内河水师,设立八旗演武厅,修建吉林城,置将军,设省会,敕建小白山望祭殿等真实历史。

吉林大学教学楼旧址

吉林大学教学楼旧址原名东北电力学院石头楼。位于吉林市船营区长春路169号,今东北电力大学老校区主教学楼后。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11月24日,吉林大学教学楼旧址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吉林大学教学楼旧址始建于1929年,1931年建成。是吉林大学创立时期的主体教学设施。由主楼、东楼、西楼三座建筑组成,皆用长方形花岗岩砌成,故亦称“石头楼”。设计者为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

金日成主席读书纪念室

金日成主席读书纪念室位于毓文中学旧址,吉林市船营区松江中路191号。是一个长方形院落,总占地面积2710平方米,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其布局属传统的三合院建筑,有正房和东西厢房,东侧有回廊相连。正门楼的门额上,镌刻着原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吉林毓文中学语文教师楚图南题写的“吉林毓文中学”6个大字。

该校始创于1917年3月,创办人韩乃赓。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毓文中学全体师生于同年5月7日举行大会,5月9日召开公众演说大会,展开斗争,点燃了吉林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熊熊烈火。在新文化运动中,毓文师生站在吉林新文化运动的前列,积极宣传新思想,反对旧礼教,创办进步刊物,传播马列主义。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又是吉林五卅运动的策源地。先后有许多革命者来这里教书育人,从事革命活动。

相关文章